本章標題「度化之必要,隨緣之必然」,其意義在1.4節討論。
本節分為四小節:
- 「短單字」的中文是什麼?
- 「中文化」的英文是什麼?
- 「日文化」的中文是什麼?
- 「動詞化」的英文是什麼?
1.1.1 「短單字」的中文是什麼?
GIMP影像視窗上方的功能表名稱與對應的中文:
File Edit Select View Image Layer Colors Tools Filters Windows Help
檔案 編輯 選擇 顯示 圖片 圖層 色彩 工具 濾鏡 視窗 求助
File、Edit、Select、View、Image、Layer,這些都是英文使用頻繁的短單字,除了Edit這個字只能當動詞,剩餘五個字可以是名詞,也可以是動詞。
GIMP功能表中文名稱都用雙字詞。
很巧,Word、Firefox、XnView,視窗上方的選單中文名稱都用雙字詞。
IE「我的最愛」選單是四個字,相當於Firefox「書籤」選單。
礙於視窗的寬度、螢幕的寬度,視窗上方的選單名稱,短一些是比較好的。
學 英文最難的是常用字的活用。多數常用字都只有一、兩個音節,字較短。學術用字、音節較多的字,因為它的字義較明確,只要有查字典,確認字義,注意詞性、單 複數、時態,使用時反而容易。例如,Cardiovascular是「心血管的」。Cardiovascular 這字也許要花些時間記憶,但是記住後,通常不容易誤用。
文言文有很多單字詞,若分析四字成語的語法,也能發現這規則。與文言文相較,描述動作時,白話文習慣用雙字詞,前題是,要找得到適用的雙字詞。
1.1.2 「中文化」的英文是什麼?
「化」字很好用,新聞裡常常出現,例如,自由市場化。
普遍化其實就是普及的意思,妖魔化相當於醜化,均質化若說成均化,應該不會誤解其義。
「~化」的翻譯技巧,不只影響了譯文,也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用語。
曾在壹週刊讀到,關於台積電改造世界先進的文章,記者用了「台積化」一詞,來描述整併的成功。
譯詞不只是譯詞,翻譯會進一步影響常人思考的模式,「evolution」日譯「進化」 ,嚴譯「天演」(日是指日文,嚴是指嚴復)。
「進化」會讓人聯想到「退化」,弔詭的是「退化」也屬於進化論的範疇,所以「退化」也是一種「進化」。「天演」會讓人聯想到「人擇」,人定勝天的基因工程,成了近年來的顯學。
「化」字的使用,縮短的是翻譯的時間、思考的時間。
讀者也可練習將「~化」修改成其他的用詞。
某天,一位在自由軟體有些影響力的人,寫信邀我,幫忙GIMP中文化。
而後,我便跌入了關於「中」、「文」、「化」這三個字的想像。
後來,我並沒有正面回答他,是否要幫忙GIMP中文化。我想,如果很多人讀了我的網誌,這樣對於「GIMP中文化」應該也有幫助吧!
這幾年,政治追求本土化成了主流,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用語。有時,為了避開「中國」二字,有人會用「中華」,甚至於有人用「華文」二字,代替「中文」二字。
也許是「化」字太好用了,以至於,「自由軟體中文化」這樣的想法、這樣的句子,還真的找不到更言簡意賅的表達方式。
萬一,有人不喜歡「中」字,怎麼辦?
軟體在地化(Localization)、軟體本土化,雖也可以,但都不若「軟體中文化」來得恰到好處。
只是,有沒有更好的說法?
軟體華文化、軟體台灣化、軟體台化,沒有人這樣講!
也許有台語的網頁,但我還沒看過台語介面的應用軟體,因此「軟體台文化」還不是已發生的事實。
軟體漢化,有人這樣講,而且是中國人!不信,你可以Google一下!
雖然台灣人也有人用「漢化」一詞,但大陸人更常用,可參考維基百科「中文化」的詞條內容。
從現實面來觀察,由於軟體真的太多了,簡體版的軟體的翻譯進度,常常快過正體版的軟體的翻譯進度,許多人會採用簡體版的翻譯成果,藉助簡繁轉換的軟體,而後,再細部修改譯詞。
所以,軟體漢化,有時,隱藏了一系列「由簡而繁」、「化簡為繁」的過程。
對台灣人而言,「軟體中文化」的意思相當於「軟體在地化」。
問個簡單的問題,「中文化」的英語是什麼?
「中文化」的英語可能是chinese-characterizing、chinese localization、hanhua。
只是,這是外國人所創的語彙,還是因為「化」字太好用了,以至於,我們直觀又本能地創造出「中文化」這一語彙,再賦予它對應的英文字彙。
有一次,在烹飪節目裡,主持人為了避開「中國人」這三個字,說了類似這樣的句子,豆腐在日本人的料理是很常見的菜式,而豆腐在「華人」的料理更是重要而且美味的佳餚。
當日本人用「中華料理」一詞時,有無包含「台灣料理」?
當台灣人用「中華料理」一詞時,有無包含「台灣料理」?
這簡單的定義問題,答案就留給大家去思索。
雖然我沒有吃過,但不禁想問問,橫濱的中華料理是否帶有日本料理的特色?
越是常用的字詞,人們越是不斷賦予它新義,但還不至於可以「自由定義」字詞,畢竟,語言、文字是溝通的工具。自由自在地創造新詞、新語,新詞、新語多數只有滅亡一途。
對 於「自由軟體中文化」這一詞彙,還能著墨之處就是,「自由」這兩個字可視情況省略。例如,Ubuntu環境下自由軟體安裝、Ubuntu環境下自由軟體操 作。Ubuntu環境下,多數的軟體都是Open Source、Free Software,文章中,如果已點明了或強調過了「自由軟體」,可以不必一直重複「自由」一詞。
其次是「自由」一詞的詞性,「自由」一詞會不會解讀成副詞,「自由軟體安裝」解讀成「軟體自由安裝」,「自由軟體操作」解讀成「軟體自由操作」。
而「自由市場化」一詞與「市場化」一詞,我想,多數人都無法說出,兩者有何異同。
根據維基百科,「漢語中的日語借詞」條目的注釋6,提及:
「自 由」一詞是否為和製漢語有爭議。古漢語亦常用「自由」,指不受拘束的狀態;而作為譯語的自由更強調行動權、發言權等人權概念。而根據紀錄,福澤諭吉選自佛 教用語的「自由」(無我、盡情自我之意)作為「liberty」的譯語。在此舉此例,只是舉例說明嚴復所認同的「日本譯詞」,而不評論「自由」一詞是否為 「和製漢語」。
也就是說,作為英文的對應譯詞,「自由」原本是名詞,指liberty、freedom、independence。
1.1.3 「日文化」的中文是什麼?
在此提到日本,只是想提醒讀者一件弔詭的事實,「中文化」有某種程度其實是「日文化」。「日文化」一詞,只是玩弄文字的遊戲,希望加深讀者對於「和製漢語」的印象。
引用維基百科「和製漢語」條目的部分內容:
創造於明治維新時期的和製漢語,由於多是為了翻譯外文中日語本所沒有的詞彙而創的,通常具有「能與原文詞意義完全匹配」的特性。 如「名詞」是「noun」的譯語,專為「noun」一詞而創,所以這兩個詞可視為完全等意。
同時,這時代的和製漢語也效法西文裡的「字根」用在漢語詞,如使用「~化」作為「~ize」的譯語、以「~主義」作為「~ism」的譯語。
對於「和製漢語」深入的評論,可參考王彬彬的文章,
<現代漢語中的日語「外來語」問題>。在此文末了,王彬彬寫到,例子還可舉出許多。最後我想說:由於我們使用的西方概念,基本上是日本人替我們翻譯的,在中國與西方之間,也就永遠地隔著一個日本。不知這說法,是否能成立?
所以,是日本人「縮短」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距離。
1.1.4 「動詞化」的英文是什麼?
在GIMP裡,關於「~化」的詞語可分為四類。
- 在第11章動詞字尾,可看到的例子有Flatten平面化、Sharpen銳利化、Oilify油畫化、Optimize優化。
- 加上否定的字首所形成的字,也有「~化」的詞語的例子,例如,Unsharp反銳化、Antialias平滑化。
- 也可以稱為「~化」的詞語,但採用別的譯法的例子有Pixelize打格子、Posterize色調分離。Pixelize直譯也可稱為像素化。Posterize直譯也可稱為海報化,而色調分離原本的英文為Tone separation。
- 不具有動詞字尾的特徵,卻稱為「~化」的詞語,例如,Blur模糊化、Feather羽化。
Optimize優化,也稱為最佳化。
Sharpen銳利化,也可稱為銳化。
Antialias平滑化,也可稱為抗鋸齒、反鋸齒。
Unsharp反銳化,也就是Blur模糊化,也帶有平滑化的意思。
但從實際的運算方式來分析,Antialias平滑化與Blur模糊化是不同的,雖然兩者都影響輪廓、邊緣、交界處的清晰度。
「~化」是日譯的技巧,如今卻是無處不化、無所不化,若不將名詞的詞尾畫上一化,將名詞轉為動詞,可能會歸類為老學究,食古不化。
正因為「~化」的詞語如此普遍化,讓人懷念起「化~」的詞語,化作春泥、化腐朽為神奇、化繁為簡、化整為零。